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不僅是環境變好,更重要的是居民生活品質提升。 小區外墻磚又掉了!溫陵新城二期小區居民萬萬沒想到,自己所在的小區會成為時常見諸報端的“知名小區”——外墻瓷磚脫落嚴重,幾棟樓房成“危房”,地面管道堵塞污水橫流,物業換了幾撥,小區狀況仍無起色。如今,“頭上隱患”未消,小區居民難以安心。 溫陵新城二期,不是老舊小區艱難整治之路的孤本。受困于資金、管理、業主參與度等因素,老舊小區整治面臨重重困難。可喜的是,近年來,隨著泉州為民辦實事及“美麗社區”等項目開展,豐澤區、鯉城區陸續對老舊小區開展整治,一些小區抓住時機華麗轉身。 今年,“小區物業管理規范”被市委、市政府列入泉州“XIN”行動首批十大項目之一,《泉州中心市區物業管理規范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近日正式出臺。《方案》提出,力爭三年時間基本完成中心市區老舊住宅小區的綜合整治工作,達到公共配套功能完善、面貌更新的目標。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迎來蝶變的一天。 □記者 蘇勇 廖培煌 文/圖 第一部分:整治樣本 近年來,一些小區步入“老齡化”,各種問題接踵而來,給居民生活帶來許多不便。面對困境,部門、街道、社區、物業、業委會乃至居民,都在努力尋找解決之道。有的小區因此成功轉身,越來越宜居,有的卻因各種原因,遲遲未有改觀。 樣本一:原地踏步型 溫陵新城二期:多次整治困境依舊 走進溫陵新城二期小區,你難以相信這是只有20年左右的小區。幾棟樓房外墻磚大面積脫落,灰色砂漿外露,斑駁發舊,一些房屋承重墻、水泥柱出現裂縫,裸露的鋼筋生銹腐蝕。一墻之隔的金帝花園建成晚沒幾年,但與之相比,溫陵新城二期的業主只能苦笑。 居民們記不清楚,2000年以來小區外墻瓷磚脫落的次數了,只知道,一年比一年嚴重。此前本報報道后,引起相關部門重視,2012年,該小區被列入豐澤區老舊小區整治試點。同年10月,豐澤區東海街道、法石社區進駐小區整治。 整治耗費數十萬元,小區安設鐵門監控,雇請保安,恢復綠化,完成水溝改造,環境與治安狀況好轉。隨著小區業委會成立,街道和社區撤離,交由業委會聘請物業自管。但業委會卻沒能將小區帶入正軌,小區管理又回到之前老路,瓷磚掉落,污水橫流,衛生考評接連墊底。今年4月,社區委托新的一家物業入駐小區管理。 這些問題如何解決,業主們十分迷茫。修復外墻需要數百萬元資金,小區沒有公維金,當年建設小區的房地產開發商直言無力承擔,業主們對于自籌資金意見也不統一,“有些樓房被鑒定為危房,花錢修復外墻治標不能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