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蚊媒滋生高發季節,蚊媒密度的有效控制對降低蚊媒傳染病流行風險、守護群眾健康安全至關重要。近段時間以來,豐澤區持續深化以“清積水、滅蚊蟲”為重點的愛國衛生運動,轄區各街道社區聯動各方資源,發揮首創精神,結合基層實際,不斷創新方法、拓展路徑,為愛國衛生運動注入新活力、提升新質效,切實筑牢防控防線,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健康宣傳新場景 科普知識隨餐達 豐澤區市場監管局聯動東海街道、濱城社區,精準聚焦轄區人口密集、外賣訂單量大等特點,深度激活“兩企三新”組織參與基層治理的潛力,攜手兩大餐飲龍頭企業,打造健康宣傳新場景,真正讓愛國衛生運動知識宣傳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引導全民一同參與,共建整潔溫馨的美好家園。 “翻盆倒灌:清除閑置容器(花盆、外賣盒、泡沫盒、輪胎、瓶罐等),避免積水;管理綠植:水生植物每3—5天換水洗瓶、花盆底盤不留積水;居家防護:可安裝紗窗紗門、睡覺掛蚊帳,使用電蚊拍、滅蚊燈或合格殺蟲劑。”東海灣十二宴(二期)小區的張女士回家取門口的外賣,一下子被外賣袋上的愛國衛生運動宣傳單所吸引,可愛的插圖、精煉的提示,讓她不禁一字一句念了出來,牢牢記在了心里。 “我們跟兩家頭部企業和外賣小哥聯動,進一步強化科普宣傳成效,堂食顧客可通過就餐的餐盤墊紙獲取‘防蚊Tips’,外賣訂單則會隨袋附送精心設計的宣傳單頁,配送員更在送達時奉上溫馨口頭提醒,實現從‘眼中’到‘手中’再到‘耳中’的多維度觸達,使愛國衛生運動知識宣傳融入日常生活的多個場景。”東海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這種多渠道、場景化的宣傳模式,推動了健康知識從“看得見”向“入腦入心”轉變,從“被動接收”變為“主動感知”,顯著提升了轄區群眾對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和參與度。 輕量噴壺易攜帶 巡邏檢查隨時“殺” 在泉秀街道泉淮社區,工作人員手持便攜消殺器深入各小區巡邏檢查,對準墻角、綠植盆栽等易滋生蚊蟲處噴灑藥水。針對傳統大型消殺設備靈活性不足的問題,泉淮社區創新采用輕量型噴壺開展隨時消殺。“這種輕量型噴壺操作簡便、機動性強,我們在巡邏檢查時,一旦發現隱患就可以立即處理,實現‘隨時發現、隨時消殺’,大大提升了消殺工作的效率和覆蓋面。”正在噴灑消毒水的泉淮社區干部介紹說。 在隊伍組建上,泉淮社區還采取了“專業+自建”的雙模式。一方面聘請專業消殺團隊進行技術支援,另一方面組建本社區的消殺隊伍,確保消殺工作能夠持續、高效地進行。“此外,針對易藏污納垢、易積水的重點區域,我們社區加快‘兩清’行動,工作人員逐戶上門,協助居民‘翻盆倒罐’,實現積水‘動態清零’,切斷蚊蟲滋生路徑。”掛點該社區的泉秀街道干部說道。 無人機高空消殺 科技賦能清盲區 面對轄區部分安置房項目周邊山體區域范圍廣、地形復雜、人工消殺難度大的挑戰,泉州城建集團聯合東海街道、北星社區,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創新運用科技手段,開展無人機消殺作業,助力全區愛國衛生運動實現全覆蓋、無死角。 “嗡……嗡……”隨著螺旋槳的轟鳴聲,一臺攜帶大桶消毒水的大型無人機騰空而起,循著工作人員設計的空中路線移動至指定區域,開始高空噴灑作業。針對東海街道府東路山體等蚊蟲易滋生重點區域,工作人員采用無人機進行高空噴灑作業,覆蓋人工消殺的盲區和死角。“無人機憑借其靈活機動、覆蓋范圍廣、噴灑均勻高效的優點,能夠輕松應對復雜地形,實現對樹林、溝壑、陡坡等人工難以觸及區域的精準藥物投送,極大提升了消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徹底清剿蚊蟲藏匿的盲區,構筑起一道堅實的科技防蚊屏障。”北星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隨著愛國衛生運動的持續深入開展,豐澤區這些源自實踐、勇于創新的舉措,正不斷加強織密蚊媒防控“安全網”,為群眾營造出更干凈、更整潔、更健康的人居環境。該區同步開展環境衛生整治行動,組織對城市公共區域、公園綠地、背街小巷、城中村等區域的環境清理,發動街道、社區和物業小區,以及居民群眾參與“翻盆倒罐”大掃除,鏟除蚊蟲滋生隱患,確保“清積水、滅蚊蟲”工作無死角、無盲區,共同守護豐澤美好家園。(豐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