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等倆月 玉蘭渠二期基本完工 將明顯緩解城東內澇;今年中心城區防洪排澇1個項目完工、11個在建 東南網8月23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柳小玲)再過兩個月,位于安吉路的玉蘭渠二期(北渠至毓才街)項目整體基本完工,泉州城東片區的內澇問題將得到明顯緩解。 今年是“中心城區防洪排澇整治三年行動”最后一年,泉州繼續推動開展21個內澇整治及防洪排澇設施建設項目,玉蘭渠二期便是其中一個。海都記者從泉州市城市管理局獲悉,截至上月底,泉州市北渠潭美倒虹吸工程已完工,在建的11個項目都在按時推進。 連接處地質復雜 玉蘭渠二期還需倆月 玉蘭渠二期整條溝渠模樣已基本成型,兩側石欄桿全部建起,每隔10米就是一節箱涵,箱涵與明渠相間,每節箱涵上方均已完成土地平整,用防塵布覆蓋住。 泉州市城建國有資產投資有限公司負責這個項目,該公司相關人士介紹,玉蘭渠二期工程共740米長,提高防洪防澇標準,渠寬由6米改為8米。目前,整個項目7節箱涵已全部完工,擋土墻約完成650米,兩側石質欄桿均已設置,溝渠往北渠方向橫穿安吉路時,兩條長約60米的頂管已完成,水閘工程的水泥攪拌樁基礎也已全部完成。 “溝渠主體基本完工,就剩下玉蘭渠與北渠連接處部分設置的一處水閘仍在抓緊施工,這處地質條件較為復雜,存在淤泥、流沙等,地下水豐富,需要進行井點降水,并采取支護措施等,工序較多,預計再過兩個月才能完工。”該相關人士表示。 據悉,玉蘭渠工程是城東滯洪區排澇工程的子項目,溝渠起點位于北渠(東星社區段),終點在豐海路,全長約1879米。該工程分段建設,已完成安吉路至舊海堤段建設,正在建的為北渠至毓才街段,舊海堤至豐海路段未建設。 據悉,玉蘭渠項目承擔城東玉蘭片區高水高排區域的泄洪任務,主要承接排放桃花山北麓山洪,同時承擔北渠部分泄洪功能,是片區內重要的防洪排澇設施。 12個項目完工、在建,緩解城區內澇 2017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將“中心城區防洪排澇”列入泉州“XIN”行動首批十大項目之一。根據計劃,2017年至2019年,中心城區將實施50個內澇整治及防洪排澇設施建設項目,至2019年,力爭實現“基本消除易澇隱患點,中小雨不積水,大雨暴雨不發生嚴重內澇,特大暴雨城市運轉基本正常”的目標。 海都記者了解到,今年繼續實施其中的21個項目,1個項目完工、11個項目在建、9個項目待開工。其中多個項目能有效緩解中心城區內澇問題。比如,站西排洪渠西延伸段及交通樞紐段項目,將雨天山洪截流至西華洋滯洪區,將緩解暴雨天動車站及東西大道天元未來城路段積水;南環路筍江路口到南環路站前大道交叉路口積水整治項目和烏石山滯洪區工程,將改善南環路的嚴重內澇,目前這片區的金浦排澇泵站容量有限,且南低渠東浦段寬度有限,再加上南環路周邊地勢較低,洪水無法及時排出,也容易積水;仙堂滯洪區工程能徹底改變金浦片區防洪排澇壓力,根據規劃,仙塘滯洪區面積130公頃,自然滯洪庫容為60萬立方米,為錦堂-金浦片區防洪排澇系統中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泉州市南北大道漳泉肖鐵路段積水點改造項目有助于改善南北大道鐵路橋下暴雨時交通不暢的問題。 已開工項目 ●北峰豐州片區滯洪排澇系統一期工程第一標段 ●泉州市城東滯洪區排澇及園林古建筑配套工程(B)標段 ●柯石排洪渠生態綠廊工程:2019年土建工程基本完工 ●潯美排洪渠(北渠以北段)整治工程 ●普賢路加壓排水泵站及普賢路K3+260排水現狀溝渠改造工程 ●站西排洪渠西延伸段 ●站西排洪渠交通樞紐段 ●沉洲路積水整治 ●南環路筍江路口到南環路站前大道交叉路口積水整治 ●實驗中學門口積水整治 待開工項目 4個開展前期 ◎法石排澇泵站:2019年9月份開工 ◎西北洋排洪溝渠C段分洪渠工程:2019年11月開工 ◎仙堂滯洪區工程一期工程:2019年12月開工 ◎玉田渠整治工程:2019年第三季度開工 5個正在推進 ◎泉州市南北大道漳泉肖鐵路段積水點改造項目:計劃2020年2月開工 ◎繁榮路、江南大街海西汽配城路段和池峰路積水整治:計劃2019年第四季度開工 ◎八攔壩排洪溝:2019年12月開工 ◎烏石山滯洪區工程:2021年開工 ◎霞洲引港整治工程:2020年8月開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