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的垃圾分類宣傳欄頗有特色 安排專人利用高壓水槍對綠化樹上的蚊蟲進行噴殺,運用煙霧器對下水道進行消殺,鏟除“四害”滋生地;引進有機垃圾生化處理機,它能“吃下”剩飯剩菜、樹葉等各種易腐垃圾,吐出有機肥,將廚余垃圾變廢為寶,同時大量撤并垃圾桶,設立環保分類站,小區環境衛生越變越好;充分發動老年協會、老黨員的帶頭作用,多個渠道發動,引導居民參與到活動中……記者了解到,豐澤社區多管齊下,將創衛、垃圾分類、防疫工作結合在一起,促進社區人居環境改善。 □本報記者 吳志明 實習生 黃沛琳 文/圖 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鏟除“四害”滋生地 昨日下午3點多,在豐澤新村內,豐澤社區的工作人員黃若林和同事穿戴好裝備,一人騎著三輪車,車上放著一個盛著藥水的大桶,大桶連接著高壓水槍,另一個人則拿著高壓水槍,往綠化樹上噴灑。豐澤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豐澤新村內有很多高大的綠化樹,夏天一到,容易滋生蚊蟲,所以社區出資購買了高壓水槍,每周定期噴殺綠化樹上的蚊蟲。同時,社區還購買了煙霧器,每周定期對下水道進行消殺。社區通過各種方式,做好夏季四害病媒防治工作,確保蚊、蠅、蟑繁殖活動高峰期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社區還發動社區居民、老人協會、志愿者開展清理壇、罐積水行動,重新分布滅鼠筒,每棟樓都分布有兩三個滅鼠筒。開展以清除垃圾、糞便、積水等蚊蠅孳生地、衛生死角、裸露水溝、樓頂露臺的花盆、缸罐和酒瓶等有利于蚊蟲孳生的雜物為重點的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鏟除“四害”滋生地,全面整治環境衛生。 工作人員利用高壓水槍對綠化樹上的蚊蟲進行噴殺 引進廚余垃圾處理機 變廢為寶改善環境 在豐澤新村法制公園的廚余環保驛站,不時有居民提著垃圾袋過來,他們將廚余垃圾倒進垃圾桶中,再將垃圾袋放到旁邊的其他垃圾桶中。倒好垃圾后,居民就來到旁邊的一張桌子上,自覺登記下自己的樓棟和姓名。記者看到,環保驛站周圍墻壁上掛著不少綠植,旁邊用木柵欄圍成了一個個花圃,種上中草藥。搭配上垃圾分類宣傳欄,整個環保驛站儼然成為一個微型景觀。 積累到一定數量時,工作人員就會將廚余垃圾統一收集到桶里,再送到處理機,通過生化處理機中事先投入的微生物進行降解,將廚余垃圾變成顆粒狀的高效有機肥。豐澤社區黨委書記楊婷婷表示,這臺處理機投入使用一年多來,參與的居民已從最初的50多戶增加到目前的750多戶。居民劉先生表示,廚余垃圾統一處理后,小區環境得到了不小的改善,蚊蟲、蟑螂等大大減少。 楊婷婷介紹,隨著垃圾分類的持續推進,他們將小區內原來的80多個垃圾桶分布點整合撤并,引進社會企業設置17個環保分類站,這樣不僅便于管理,還可以節省人力,同時設置4個有害垃圾收集點。居民劉阿姨表示,一開始撤并垃圾桶時,自己樓下沒有垃圾桶,只能到比較遠的地方投放,自己還有怨言,時間長了發現周圍蟑螂、老鼠少了,也就理解了社區的工作。 全方位發動宣傳 全民參與創衛工作 走訪中,一位阿姨前來投放廚余垃圾,豐澤社區老人協會會長蔡金寶一邊熱情地迎上去,一邊打招呼:“老姐妹,現在都習慣到這里來投放了吧?”這樣的場景,經常會在豐澤社區廚余環保驛站出現。作為社區廚余垃圾分類宣傳“領頭羊”,蔡金寶經常到這里走走看看,了解當天的易腐垃圾處理情況,順便對過往的居民進行宣傳,同時邀請大家對驛站的建設提出意見和建議。 楊婷婷表示,創衛工作開展以來,豐澤社區全方位發動宣傳,將豐澤新村分成4個網格32個小網格,把宣傳工作貫穿于創衛工作始終,利用社區微信公眾號、LED電子顯示屏、橫幅、固定標語、宣傳彩頁、制作創衛板報等形式,有針對性地對當前創衛知識、階段工作安排進行大力宣傳。充分發動社區老人協會、社區黨員、志愿者積極參與社區創衛工作,開展垃圾分類、清理衛生死角、開展不良行為糾正等志愿活動;由老人協會理事、黨員帶頭,實行樓層包干的“片長制”,組建成立“綠色樓長”,建立微信工作群,定期發布反饋片長暗訪、督導圖文反饋信息,多渠道發動社區老年人帶頭參與創衛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