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豐澤區城東街道辦事處 肖聰輝 近日,中央文明辦發布消息,為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已明確要求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泉州市今年又是恰逢創建文明城市和衛生城市工作年,如何管理好地攤經濟發展與爭創文明城市和衛生城市是擺在各級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大題。 地攤經濟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三低”:一是市場進入的門檻非常低,從業者不需要什么學歷背景和從業經驗;二是失業風險低,沒有人可以辭掉攤販;三是商品價格低,消費者到地攤消費,實際上是為獲得更多的價格優惠。 正是這“三低”使地攤經濟成為穩就業的重要抓手,對那些收入水平相對較低,教育背景不是特別好的人群來說,既可以把地攤經濟作為長期從業的領域,又多了增收的機會。但同時因為經營門檻低,不同素質的人群都有,在日常經營中肯定會產生一些與創城創衛嚴要求相沖突的問題,這對城市管理者的日常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要求他們加強全方位的管理,即要讓地攤經濟搞活,發展經濟,讓老百姓從地攤經濟得到更多的收益,使城市持續健康發展,但同時又不是臟、亂、差,不能簡單一放了之,而是要有一整套配合放開的管理辦法。城市管理者應該規劃好擺地攤的集中地點,并制定好相應的約束制度,確保地攤經濟發展與創城創衛不沖突。開放地攤經濟是解決低收入人群就業的一種方法,需要管理者們的大智慧,職能部門要負起責任來,聯系實際拿出一套接地氣得實際管理辦法,腳踏實地的進行有效管理,地攤經濟的政策出臺是對疫情后的經濟復蘇及外國撤資撤廠的一個補充,非常有必要,但同時要有序,管理到位,抓好現場監督,需要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都守法、有序,如此社會才能和諧發展。良好的管理會出效益,也會促進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需要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共同努力。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特點,而很多城市的真實特點往往在地攤中,從這個意義上說,地攤經濟不是低端的代名詞,它完全可以成為城市的一張名片。要達成這一效果,就要把地攤經濟放到整個城市的商業發展規劃和城市管理當中加以考慮,比如與夜經濟如何聯系,與已有的商業街區如何實現差異化定位,如何突出地方經濟特色等等,這都需要細致周密的規劃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