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豐澤區抓創新促應用專項行動方案》正式印發實施。《方案》提出,豐澤區將著力提升科技創新實力,加快實施科技創新“四個倍增”計劃,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賦能產業轉型升級,增強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工作目標 (一)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投入倍增。規模以上企業R&D經費投入年均增長20%以上,到2025年,規模以上企業R&D經費比“十三五”末(即2020年)增長1.5倍。 (二)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倍增。平均每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家以上,到2025年,全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300家,比2020年(136家)增長1.2倍。 (三)高水平科研平臺數量倍增。到2025年,高水平科研平臺總量達8家,比2020年(4家)增長1倍。新型研發機構達到12家以上。 (四)高層次人才團隊數量倍增。到2025年,高層次人才團隊總量達10個,比2020年(5個)增長1倍。 (五)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到2025年,省級以上技術服務機構達5家以上,比2020年(2家)增長1.5倍。“十四五”期間技術合同交易額累計達6億元。推動發明專利的產出和運用,全區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5.5件以上,明顯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重點任務 豐澤區將圍繞環清源山科創走廊、泉廈科創走廊等整體布局,積極布點落子,加強創新創業載體和科研平臺建設,增強科技發展優勢。持續培育和引進發展前景好、成長潛力強的科技型企業,完善高新企業成長加速機制,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強化創新主體作用。引進培育科技創新人才,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支持第三方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建設,促進科技成果在豐澤區落地轉化。 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積極宣傳和落實企業研發經費分段補助等支持企業創新的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規范科研管理、正確核算研發費用,推進企業研發投入“應統盡統”。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軟件和科技服務業企業開展研發活動的比例不斷提高,企業研發經費投入總量和研發強度明顯提高。鼓勵企業參與省市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掛帥”項目等各類科技計劃項目,支持企業積極開展關鍵技術、前沿技術的自主攻關和聯合攻關,著力攻克“卡脖子”技術瓶頸,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培育創新主體。堅持“分類培養、精準支持”原則,持續培育和引進發展前景好、成長潛力強的科技型企業,完善高新企業成長加速機制。落實高新企業扶持政策措施,幫扶轄區現有規下高新企業轉為規上企業,持續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提質擴量”。支持華創園、小米谷倉“科技+消費”孵化基地等創新創業載體建設,構建高新產業發展空間,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和成長提供土壤。 加強科研平臺建設。大力引進知名大學、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到豐澤區設立區域研發中心,支持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術研究院、泉州南京大學環保產業研究院等現有科技創新平臺健康發展,推動新引進的泉州天津大學集成電路及人工智能研究院、兵器裝備集團特種機器人研發中心、知創園實驗室加快場地和人才團隊建設,引導平臺與豐澤區企業開展合作。加快引進落地泉州光子技術協同創新研究院、海上絲綢之路時間中心(大科學裝置)等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鼓勵企業參與共建重點(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 引進培育科技創新人才。結合全區產業發展需求,按照“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創新項目”模式,引進一批能夠推動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的高層次人才團隊。培育科技創新創業人才,不斷發展壯大科技人才隊伍,打造高層次人才聚集地。進一步優化人才服務,落實高層次人才享受住房保障、子女入學、醫療保健等政策待遇,積極營造人才發展環境,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支持智慧中國(福建)智能制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泉州中心、環宇通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第三方技術轉移機構開展技術成果對接活動,推動高端、前沿、實用科技成果在豐澤區落地。發揮轄區內高校和軟件信息企業數居全市前列的優勢,宣傳和落實技術交易獎勵政策,推動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