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元宵節比春節還熱鬧,每年元宵佳節臨近之際,家家戶戶結彩張燈,古城大街小巷花燈如晝,成為全民“鬧熱”的傳統節日。今年元宵,泉州市區哪里有花燈可以看?哪里的花燈最有特色?昨日,記者探訪部分花燈布展情況。 古城花巷夜景 逛老街觀花燈 感受古城魅力 眼下,古城中山路上懸掛的花燈已全部就位,數百盞花燈爭奇斗艷。到了夜晚,騎樓下燈火輝煌,見證著這條老街的繁華。 昨日,記者在現場看到,中山路兩側騎樓下的這些花燈皆出自非遺傳承人之手,懸掛在連廊下。 花燈璀璨奪目,造型多樣,極具藝術性、觀賞性、創新性,每隔數米就有一盞,把古城街巷裝扮得格外喜慶。 行人不時駐足細品眼前的花燈,流光溢彩盡攬入懷。 眾多游客則在賞燈的同時探尋世遺泉州之美,發現古城人文內涵,感受“活態古城”文化傳承的魅力。 “我很喜歡騎樓下賞燈的感覺?!贝髮W生小張和同學一起徜徉在騎樓建筑群下賞花燈。她說,中山路的這些花燈都是傳統技藝制作的,與古城韻味相得益彰,特別是懸掛在騎樓下的宮廷花燈,別有一番風味。 追公交“小白” 觀流動花燈展 公交“小白”經過泉州古城里的一個個世遺點,是市民和游客在古城出行最為方便的交通工具。近日,“小白”們掛上一盞盞泉州傳統花燈行駛在古城街巷中,無骨花燈、宮燈、料絲燈……這些過去元宵燈會上固定懸掛在街巷、公園等處的花燈,如今隨車而動,不僅給乘坐“小白”的乘客帶來視覺享受,更為古城增添了濃濃年味兒。 記者獲悉,在古城流動花燈展上,共有30輛古城公交“小白”裝飾上了150盞花燈,其中約有100盞是出自包括小學生在內的市民之手,學生們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將繪畫、剪紙等技藝融入花燈制作中,創作出形態各異的花燈,將“小白”點綴得更加喜慶。 據介紹,以往花燈都是掛在固定的點位等待市民前來觀賞,今年,為了避免群眾聚集賞燈,古城通過公交“小白”將傳統花燈帶到市民身邊。 正月十四當天,30輛“小白”將集體亮相,從東亞之窗文化創意產業園集中發車巡展,沿途經過南俊路、中山路、新華北路等街巷,最后抵達天后宮,以流動花燈展的形式將花燈帶到市民游客身邊,讓他們體驗獨具特色的賞燈方式。市民朋友可以來古城偶遇“小白”,賞燈拍照。 非遺館花燈展 精品花燈云集 位于市區僑鄉體育館內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也將成為今年元宵花燈的觀賞陣地。展館由五層樓組成,二、三、四層為常設展區,二層的花燈區里,收藏著諸多珍貴的花燈,臨近元宵,已有許多市民朋友前來打卡賞燈,感受花燈魅力。 在展館五樓,記者見到工作人員正在精心布置花燈展。據介紹,布展工作這兩天就能完成,屆時,將展出180余盞精品花燈,集合了彩扎燈、刻紙燈、針刺燈等泉州傳統代表性燈種,均是泉州市花燈非遺傳承人的代表性作品。 展出的花燈各具特色,花燈內容則以山水風景、歷史人物、飛禽走獸、亭臺樓閣為主,最具泉州特色的是“無骨燈”和“料絲燈”。其中,“無骨燈”為泉州獨創,直接用硬紙連接而成,與一般燈用竹子做骨架的做法不同。而“料絲燈”則采取鏤空的做法,點亮后整體通透。 據介紹,非遺館花燈展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形式對參觀人數進行控制,元宵來臨之際,還將實行線上實物云展,為無法前來觀賞的市民朋友展示花燈之美。 現場制作花燈 元宵數宮燈 寓意來年添丁 除了市區,元宵當日,南安豐州也有一場燈會。豐州,是泉州最早開始在元宵節點燈的地方。相傳,1000多年前的唐僖宗年間,傅氏開閩始祖傅實帶兵入閩,駐于武榮(今桃源),傅實在桃源設立唐王宮,元宵節則按長安結燈儀式,點綴升平,與民同樂。這就是桃源第一次點燈,隨后遍及閩南。除了傅氏宗祠上元點燈之外,燕山黃氏家廟的元宵燈會亦源遠流長,600多年來世代相沿。因燈與丁諧音,新婚夫婦在花燈下漫步穿行一番,寓意來年添丁。 而閩臺東石燈俗“數宮燈”是閩臺兩地共同的民間習俗,依附于東石鎮嘉應廟,具有濃厚的民間性與固定的節令性。每年正月十三,晉江東石數宮燈活動如期開始,上一年結婚的新郎官要把新娘陪嫁的宮燈掛到嘉應廟參加活動。持續3個夜晚,男女老少齊集廟中,欣賞五彩繽紛、爭奇斗艷的宮燈,或猜燈謎或聽南音,還會數一數張掛的宮燈數,看看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盞。元宵午夜時分,各新郎官還要齊集“三公宮”,舉行數宮燈活動的重頭戲“卜燈”。隨后,其他人也將各自的宮燈迎回家掛在新房內,祈求“三公爺”保佑婚姻幸福美滿、早生貴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