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消云散”,按下“慢行鍵”的豐澤,經過一個月來堅持不懈的努力,豐澤全域降為低風險地區,城市經濟的馬達重新啟動。昨日,記者走進豐澤區高新產業園區,了解相關企業復工復產的情況。此外,記者從豐澤區政府獲悉,截止4月14日,全區重點項目已復工16個,四上企業開復工419家。 【企業】規上企業 有條不紊復工 疫情發生后,位于豐澤區高新產業園區的福建環宇通信息科技股份公司,為泉州海峽體育中心方艙醫院,輸送了公司生產的大量醫護對講設備。 總經辦助理謝曉紅介紹,公司主要生產醫護對講設備、校園報警器等電子產品。由于當時物流、快遞都停運,公司在豐澤區政府及園區的多方協調和幫助下,通過點對點專車運送,將產品輸送往方艙醫院。 目前,公司產品的庫存已經告急,必須馬上恢復生產。而由于疫情發生后,園區先后出現陽性病例,曾被封控管理。謝曉紅說,公司200多名員工,有50多名員工住在園區內。他們每天對這些員工進行健康監測,并實行閉環管理。住在園區外的員工,有些地方暫時還不能出來,所以,復工第一天,共有49名員工先上崗,開設三條流水線,能夠保證恢復30%-40%的產能。 記者在該公司裝配車間看到,三條流水線上,工人們穿著藍色的工裝,戴著帽子,佩戴口罩,正有條不紊地作業。裝置二組的工人張先生說,“一個月沒干活了,上班的感覺真是太好了”。他向記者展示自己做的醫護對講設備,他要完成的工序是安裝揚聲器。而坐在他前面的高大姐做的是鎖手柄工序。其他工位上,有的在焊接,有的在調試;在貼片工作區,工人正在機臺上操作。大家分工明確,車間內恢復了原來的生機,一派積極的景象。 同是規上企業的科立訊電子有限公司4月14日也正式開工了,行政部負責人黃加方介紹,公司實行錯峰開工方式,員工分批開工。當天,公司先派人對設備進行檢測檢修,并進行試生產。住在園區里的72名工人,15日將全部復工。對于居住在園區外的工人,則憑48小時核酸檢測報告和綠碼上崗。 黃加方介紹,企業年產值2億元,三四月正值生產旺季,停產一個月虧損將近3000萬元。目前,他們正積極落實復工復產的政策,并制作相應的應急預案,確保公司能夠盡快恢復原來的產量。 園區內另一家規上企業奇諾電子有限公司,生產的是與汽車、門有關的產品,例如車窗升降遙控器、汽車空調面板遙控器等。記者要進入公司車間時,必須先穿戴好無塵服帽及鞋套,然后通過風淋室進行凈化處理。行政經理周興福介紹,公司員工共175人,目前返崗72人,其中車間48人,預計可恢復50%的產能。在工人作業期間,他們會派人在車間內巡查,提醒員工之間保持距離、佩戴好口罩。 【園區】全力保障復工復產 落實嚴格管理措施 豐澤區高新產業園區服務中心負責人蘇國偉介紹,園區共有大大小小企業51家,主要以數字通信、智能安防以及知識產權企業為主,其中規上企業5家。 園區有1600多名工人,疫情發生后,共有500多名員工封控在園區內。 在封控期間,員工足不出戶。園區由工作人員、豐澤區志愿者協會以及園區里的企業主等組成了一支30多人的志愿者隊伍,為封控在園區內的工人運送生活物資。 蘇國偉說,在豐澤區發出復工復產通知之前,園區已經開始著手復工復產的準備。對園區進行大面積全方位的消殺,對企業員工的健康情況進行摸排,達到復工復產條件的企業,只要做好復工預案,審核通過即可復工。 4月14日,園區共有5家規上企業正式復工。對于復工的企業,園區實行嚴格的閉環管理。當天上午,所有復工人員進入園區都要出示綠碼、48小時核酸檢測報告和行程碼,并攜帶園區發放的出入證,園區物業人員會核對員工的身份信息。在復工企業的入口,都有安排專人負責檢查員工是否佩戴口罩,并體溫測量、掃碼登記等,確保復工復產順利、安全地開展。 據了解,截止4月14日,全區受疫情影響停工或半停工的61個建設中的重點項目已復工16個,復工率26%。疫情前正常運營四上企業879家,其中工業89家、建筑業180家、商業393家、服務業169家、房地產業48家。截止4月14日18時,開復工(含未停工)419家,復工率47.7%,其中工業71家、建筑業55家、商業206家、服務業75家、房地產業12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