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區是城市居民的棲身之所,也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單元”,小區物業管理品質直接影響群眾的生活品質和社會穩定。豐澤區自去年開展物業管理“四升一降”專項行動以來,始終著眼于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以提升住宅小區物業品質為抓手,全方位統籌、大力度推進、多舉措發力,破解一大批物業管理領域“老大難”問題,取得階段性成效,獲得廣大居民群眾的好評和肯定。 當前,豐澤區緊盯業委會組建、外墻脫落隱患破解、消防安全整治等階段突出問題,錨定目標任務,倒排時間節點,堅持邊推進、邊總結、邊提升,持續狠抓整改落實,提高全區物業管理水平,推動小區人居環境品質提級。 “線上+線下”聯動 推進業委會選舉 日前,在東海街道濱海社區萬科城市之光二期業委會開票現場,居民代表、監督員正盯著電子顯示屏,細心核對線上投票數據,一一認真仔細地唱票登記。 “為破解以往業主投票時空限制難題,最大限度提升業主投票參與度,我們社區首次在轄區推行‘線上+線下’同步投票。”濱海社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社區借助市住建局“智慧住建”平臺實現居民線上同步投票,既方便了業主、節省了時間,更提高了投票參與率,也大幅提高選舉工作效率。 “投票假票多?統票不透明?”這些群眾的擔憂和疑慮一直困擾著不少小區,成為阻礙業委會順利組建的痛點。為了方便業主實時掌握開票過程,確保選舉全流程更加透明、公開、公正,濱海社區創新工作機制,借助線上工具,在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對所有小區的開票過程進行“陽光直播”,累計觀看人數達3000多人次,切實保障業主的知情權、參與權。 “蜘蛛人”高空作業 外墻排危保安全 近日,位于豐澤街道的碧水灣小區外墻隱患整治工程全面啟動,通過專業的高空作業等舉措,徹底解決因樓齡增長出現的部分樓體外墻空鼓、瓷磚脫落等突出問題,為居民筑起一道“空中安全屏障”。 在小區施工現場,幾名身系安全繩的“蜘蛛人”手持專業工具,在樓體外墻上小心作業。他們逐個敲除空鼓瓷磚,修復破損基底,隨后噴涂防水涂層并重新進行墻面提白。“目前,我們排查出的隱患點共有30余處,外墻空鼓面積超過200平方米。”碧水灣小區業委會負責人介紹道,他們以此次物業管理專項行動為契機,聯合物業公司,委托中建科工對小區外墻隱患進行全面勘測,并制定了科學的施工方案。 “之前,我們每天都會安排專人進行巡查,一旦發現險情,立即設置警戒線、安排專人看守,提醒居民注意安全。”碧水灣小區物業公司負責人說,“現在修復好的樓體外墻煥然一新,徹底消除了大家‘頭頂上的危險’。后續,我們也會聯合業委會完善外墻定期巡檢機制,讓居民真正住得安心、舒心”。“以前帶孩子下樓都提心吊膽的,現在看到‘蜘蛛人’在動工修復,心里踏實多了!”碧水灣小區居民陳女士感慨道,對月底徹底完成所有外墻隱患整治充滿期待。 黨建引領聚合力 消防補水保平安 “小區消防栓沒水,萬一發生火災怎么辦?”泉秀街道華豐社區居民代表在“黨員議事會”上的一句擔憂,引發了一場由黨建引領、多方聯動的“消防補水保衛戰”。街道、社區、共建單位聚合力,僅用45天時間完成小區消防管網改造,讓“無水消防栓”變身成“生命保障線”。 華豐社區轄區內建成超20年的老舊小區約占80%,消防管網老化、閥門損壞頻發以及水壓嚴重不足等多重問題長期存在。日前,華豐社區在專項檢查中排查出10多棟居民樓消防栓無水,1處地下車庫噴淋系統失效,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泉秀街道黨工委立即成立“黨建共建專班”,召集消防、水務等部門黨組織負責人、小區黨員代表召開聯席會議,制定聯合排查摸底數、共建單位籌資源、黨員帶頭抓落實的“三步走”方案,將消防補水工程列為小區改造重點項目。 組建的5支“紅色排查隊”經過7天連續“作戰”,對小區45個消防栓、9公里管網進行“地毯式”檢測,繪制《消防隱患點位圖》,明確3處管道破損、6處閥門銹蝕等具體問題。街道、社區齊發力,整合各方資源,通過“政府補一點、共建單位捐一點、居民出一點”的方式,短短7天籌集改造資金3.3萬元。施工單位黨員突擊隊晝夜攻堅,在不影響居民用水的前提下,48小時內完成主管道更換、閥門升級、增壓泵安裝,順利完成整個消防補水工程。 “以前每天提心吊膽,就怕消防栓關鍵時刻掉鏈子,現在可算能睡個安穩覺了!”華豐社區福瑞新村小區居民莊阿姨很是滿意。為防止問題反彈,社區黨委建立責任共擔、資源共享、平安共創“三方共建”長效機制,與區消防救援大隊定期聯合開展消防演練,請市自來水公司為小區提供免費管網維護服務,組建40人“黨員消防志愿隊”,開展“敲門行動”普及消防知識,真正實現“隱患有人查、設施有人管、安全有人護”。(豐宣) |